您现在的位置: 缅怀少奇 > 怀念文章
怀念文章
 
秘书的回忆
作者:姚力文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09/8/6

我根据多年和少奇同志在一起的经验,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印象,就是少奇同志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里有真诚的和不真诚的,他不是假的,而是真的。他有他自己的特色,不是很活泼,有一点内向,但是对人很真诚。 
   开始调我去少奇同志那里,是乔木同志推荐的。是在1958年的5月。我那时在办公厅工作,乔木是候补书记,分管意识形态,我跟他对口,为他服务。他跟我谈话时,我当时有一点犹豫,说我能帮什么忙,因为那时我们对领导人崇敬到有点迷信,主要是少奇同志地位那么高,我能帮上什么忙。我去第一天,少奇同志对我说:我很忙,很多文件看不过来,请你来,帮个忙,帮我看文件,了解一些情况,有一些事情可以帮我办一下。他给我的感觉是出自内心的。
    因为我进领导机关比较早,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有的领导在表面上对你和气,但是在精神上高你一等。我是1944年进入区党委的机关报,1948年进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以后变成华北《人民日报》,以后变成中央《人民日报》,就变成中央的党报。我接触领导人比较多,所以当我听他说要我帮他的忙,我心里就放心了,我只是当他的耳和手。
他不仅对身边的人是这样,对普通的老百姓也是这样。 
    他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就是在1961年。有一次,我们到呼伦贝尔盟草原参观,见到一个牧民,年纪比少奇同志要稍微大一点,还有一个老太太。进去一说,国家主席来了,他很紧张。少奇同志看到这个情况,非常自然地拿一支烟给了这个牧民,擦了一根火柴,给他点了烟。这样一来,牧民一下子觉得亲切了很多。这当然与他地下工作的经验有关,为了跟自己的访问对象缩短距离。我们在旁边看见他的动作很自然。 
    另外,他的真诚还表现在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甘苦。印象最深的就是对待小孩,在患难中能够看出人的本色来。他的孩子平平、源源都在寄宿学校,可能在外面吃不饱,回家的时候就狼吞虎咽。后来被邓大姐和康大姐知道了,觉得小孩很可怜,那么小,就说不要让他们在外面住,在家里吃。光美同志很了解少奇同志,她说这个事情要跟少奇同志商量商量。结果她跟少奇同志说了,当时少奇同志就说不行,一是因为这些小孩没有吃过苦,大家都吃不饱,让他们跟普通人一样尝尝味道;第二要让孩子知道,如果路线不对,会造成多大的损失,以后不能捅娄子。他做的都是很真诚的,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 
   他的真诚还表现在他要求自己比较严,能够自我批评。应该讲,中国共产党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在以农民为主力的战争中,争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一个很好的党。但是在建设阶段,搞得不怎么好。尽管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整个来讲,我们没有在建设这一关很好地过关,“左”的错误接连不断。季三出表现在庐山会议,明明彭德怀的意见是对的,绝大部分出席会议的人,都是同意的,但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地说他是什么反党俱乐部,说他是要向党挑战,是代表资产阶级的,而且这种斗争要搞几十年,实质上是压制批评。 
   少奇同志回家乡调查时,有两件事情给我很深的印象,都表现他真诚的自我批评。他在看了家乡的情况之后,说,我40年没有回家了,这一次回家看见这些情况,觉得很难过,很对不起大家。这个责任首先由中央来负责,我在中央是第一线,是具体执行中央的政策,我有很大的责任。当然我说这个话,不是说别人没有责任,但首先我是有责任的。
另外就是关于退赔的问题。他在跟村干部讲话中,提到我们一定要坚决地退赔,房子问题,家具问题,如果你们有勇气的话,把这次刮“共产风”的都记上账,然后列上一个本,让后世的子孙都记住,再也不能这样干了。他说得很真诚。给我的印象就是言行一致,与人民同甘共苦。 
   1948年,少奇同志在接见华北记者团时说,你们下去之后,不仅要了解中央的政策执行得怎样,有什么新鲜的经验,还要了解这些政策是不是符合实际,比如说,政策下去之后,该拥护的不拥护,该有意见的没有意见是怎么一回事,这些情况都要认真地去了解;我们坐在中央的岗位上,心里觉得危险。他对报纸也是这个要求,认为党联系群众有千条万条,最重要的是报纸,因为报纸天天跟群众见面,而且量大,记者下去之后,不要光听好的,也要听做得不好的地方。
我离开他身边是在1964年5月下旬搞“四清”的时候。“四清”回来之后,我就到“四清”办公室了。 
    我觉得少奇同志很爱学习,这是他的一个特点。比如说,他在1961年去东北林区调查,对林业不太熟悉,就请了一个林业专家,是东北林学院的周重光教授。他先去小兴安岭,然后去大兴安岭,我是给他打前站。他了解情况很全面,各种意见都要充分听取。我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在短时间内使少奇同志了解更多的情况和更全面的情况。他开座谈会的时候,还比较满意,各种意见都有,大家都讲了。 
    到了大兴安岭后,少奇同志对林业的知识都很熟悉了,什么人工更新、天然更新,什么采伐的方法,还有品种等等都很熟悉了。他向周教授学习,但是他又高于教授,还考虑了别的问题。过去我们认为林业就是砍木头,而且是砍得越多贡献越大。他提出,林业要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的要求,这是林业的方针。另外就是怎样使林业持续发展,用了一个词我记不太清了,就是使林业有发展。我们当时听了之后,觉得林业不止是砍木头的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人民的需要,还要考虑发展的问题。当时还提出,一切有效的制度都要恢复,要健全制度。这是当时最大的弊病,当时“大跃进”之后,对科学冲击得很厉害。
    他在这次讲话中,强调了很多,关于恢复制度的问题,还有照顾林业工人的需要,使他们有比较好的工作条件,他都提出来了。 
    他的学习精神表现在他不仅向群众学习,而且向专家学习。 
     爱思考,这是少奇同志的另外一个特点。他很强调独立思考,这是他的一个风格。他在给华北记者团讲话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当时他是准备干部,全国形势胜利在望了,他通过调查研究,想从新闻抓起。他讲话,就是强调要想当好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四条。第一个要熟悉党的方针政策,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第二要学习马列主义;第三要能独立思考问题;再就是根据党的方针政策,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独立解决一个问题也是好的,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照搬上级的指示。
 

(姚力文,原刘少奇的秘书)
 

·
·
缅怀少奇
 
·
·
·
·
·
·
·
·
活动·晚会·画展
·

怀念文章 | 怀念诗词
回忆刘少奇主席访问柬埔寨
·
·
·
·
·
·
·
首页 1 | 2 | 3 | 尾页
·
·
·
·
·
·
·
首页 1 | 2 | 3 | 4 | 尾页
刘少奇研究院版权归龙童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9084857号
Copyright 1997-2015 by www.liushao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