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缅怀少奇 > 怀念文章
怀念文章
 
刘少奇和王光美的爱情生活
作者:姜艳辉     文章来源:《湘潮》 2008年第11期     更新时间:2009/6/24

1948年8月21日,刘少奇和王光美在西柏坡结为革命伴侣。他们共同生活近20个春秋,荣辱与共、风雨同舟。他们的爱情朴素无华却坚如磐石,伴随着两位主人公波澜壮阔的人生,见证着共和国成长的曲折。

  相识相恋 共结连理

  王光美出生于天津名门,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物理系,是我国第一个原子物理女硕士研究生。当时她受“读书救国论”的影响,准备抗战胜利后去美国留学,学成归来后建设国家,后来她还真的接到了两所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单。但此时,王光美通过家人的介绍,已经与北平地下党崔月犁等有了初步的联系和接触。当时由国民党、共产党、美国三方组成了军事小组,在北平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共产党方面的代表是叶剑英。由于需要同外国人打交道,叶剑英找到北平地下党负责同志,请他帮助为中共代表团选调英语翻译。就这样,崔月犁找到王光美,介绍她到军调部当英语翻译。为了追求革命真理,王光美毅然放弃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来到北平军调部工作。后来,国民党发动内战,美国宣布“调处”失败。王光美满怀激情地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被分配到中央军委外事组工作。

  有一天,王光美恰巧和毛泽东的警卫参谋龙飞虎在一个食堂吃饭,因为龙飞虎曾在北平军调部担任叶剑英的秘书,所以两人很熟悉。龙飞虎告诉王光美,说晚上杨家岭有场舞会,想去的话就可以去参加。晚上王光美真的跟着去了,那天正好刘少奇也在。龙飞虎把王光美介绍给刘少奇。刘少奇问了她一些北平特别是学校的情况。最后刘少奇问王光美:“你是不是党员?”王光美说:“我不是。”当时她觉得很难为情,就对刘少奇说:“不知道中央领导同志能不能对我们这些才到解放区的青年给予帮助?”刘少奇说:“那要看我有没有时间。”这是王光美第一次见到刘少奇。早在北平的时候,她就读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刘少奇写的一些重要文章,所以对于刘少奇这个名字她还是不陌生的,知道他是党中央的负责人之一,但不清楚他的准确身份。

  第二天,王光美和从北平军调部和南京谈判代表团回来的同志一起去看望朱德总司令,康克清带他们去刘少奇住的窑洞里坐了坐,刘少奇简单地讲了几句鼓励年轻人的话。王光美觉得刘少奇很忙,能够抽空和他们见见面谈谈话,已经是一种礼遇了。这是王光美第二次见到刘少奇。

  1947年3月5日,担任朱德秘书的黄华通知王光美,要她到刘少奇那里谈话。原来是她第一次见刘少奇的时候提出过,希望中央领导同志对他们这些青年给予帮助,他记住这件事了。到了枣园,王光美来到刘少奇的窑洞,一看!窑洞里的陈设非常简单,谈话呢还是接着上次入党的话题,刘少奇给她讲了很多革命道理。这样不知不觉就到了吃中饭的时间。这天正好是星期日。王光美在王家坪吃中灶,星期日两顿饭,她是吃了第一顿饭出来的,第二顿饭要到下午才吃。但枣园的中央领导同志没有星期日,还是三顿饭。刘少奇见炊事员给他把饭端来了,就留王光美吃饭。王光美说:“我已经吃过了,你慢慢吃。我在这里等,可以看看你吃的什么。”王光美看见他的饭菜很简单,只有两碟菜,一碗米饭,米饭上面放了一颗大蒜。当时她觉得奇怪,心想怎么把大蒜和米饭配着吃呢?刘少奇刚吃了几口,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站起来走到办公桌前,拉开下面的抽屉,拿出几个梨子,又拿了把小刀给王光美,让她自己削梨吃。那梨很难看,黑不溜秋的,留给王光美的印象特别深。当时她心里觉得很难受,有点动感情了,心想中央领导怎么吃的就是这样的梨呢?

  当时,延安形势非常紧张,蒋介石集结大军要进攻延安,延安的机关必须撤退,王光美根据上级决定转移到晋绥分区参加土改。在此之前,要先到蔡家崖集中学习。没想到,刘少奇也到了蔡家崖。他们又一次见面了。刘少奇问王光美:“你是在这里参加土改,还是跟我们上晋察冀?到那儿也能参加土改。”王光美感到很意外,心想自己刚来这里,还没有真正参加土改,而且还写了入党申请书,要是突然走了,那多不好!所以她回答说:“以后有工作需要再说吧!”但她回到住处仔细一琢磨感到不对:他跟我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没有弄明白就回绝了呢?当天晚上,贺龙组织小型招待演出,刘少奇也出席了。王光美就想再去找刘少奇问问。走到门口往里一看,见刘少奇、朱德坐在第一排,刘少奇抱着涛涛,正等开演。她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没进去。后来王光美回想起来,刘少奇要自己跟他走,是对她已有了好感。

  1948年三八节前后,刘少奇和王光美在西柏坡重逢了。有一次在外事组的舞会上,刘少奇与王光美交谈时,顺便说了一句:“有空上我那玩。”有了这句话,王光美决定星期天去一次。当时刘少奇正在写东西,一见到王光美,他马上站起来,高兴地说:“你真来了!”这次谈话时间比较长。后来,刘少奇明确表示了对王光美的好感,还说,他年纪比较大,工作很忙,又有孩子,要王光美好好考虑。王光美当时觉得这个人真有特点,一般人都愿意说自己怎么怎么好,他却光说缺点。她说:“年纪什么的我倒没往那考虑,只是在政治水平上我们差得太远,我和你在一起的话我不知道应该注意什么,而且我也不了解你过去的个人情况。”刘少奇回答说:“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你去找一趟安子文同志;如果想了解我过去的历史,你去问李克农同志。”最后王光美特别问了一句:“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其它婚姻关系?”刘少奇就说:“如果你想知道这方面的情况,你去问一下邓大姐。”说着说着,王光美觉得时间不早了,就问:“几点了?我该回去了。”刘少奇拉开抽屉,拿出一块表看了看说:“表不走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的。”原来这个表早就坏了。王光美当时心里触动了一下。心想:中央领导同志工作没日没夜,怎么连个好好的表都没有?她说:“你怎么也不叫人帮忙修一下?”刘少奇为难地说:“该叫谁呀?”王光美心里突然冒出来一种想要帮助他照顾他的感觉,就说:“你交给我吧!我帮你去修!”不久,王光美托人把表修好,请她的领导王炳南转交给了刘少奇。

  在西柏坡,刘少奇和王光美两人一来二往,确定了关系。决定结婚以后,刘少奇要王光美把行李搬到他那儿去。王光美对结婚还有点老观念,就问他:“我就这样搬到你那里,算是怎么回事?要不要到机关大食堂宣布一下?”刘少奇说:“不用,结婚就是两个人的事。”1948年8月21日,刘少奇派他的卫士长来帮王光美搬行李。这天,外事组的同志们热情地张罗,他们精心制作了一个大蛋糕,一起带到了刘少奇那里。那天正好晚饭后食堂里有舞会,刘少奇和王光美都去了。毛泽东、周恩来都在。周恩来见他们没有专门举行结婚仪式,就对毛泽东说:“咱们一起上少奇同志家,看看他们住的地方。”这样,毛泽东、周恩来和其他同志们来到刘少奇家,他们一面说笑,一面吃蛋糕,用这种最简朴的方式表达对这对新人的祝贺。

  正如王光美后来回忆时所说,她对刘少奇很尊敬,同时对他生活没人照顾很同情,他们是从相识到相知,从好感到恋爱,最后慎重地步入了婚姻殿堂。相濡以沫 伉俪情深

  结婚以后,王光美开始担任刘少奇的政治秘书,工作上她兢兢业业、谨言慎行,成为刘少奇得力的助手。同时,为了能让刘少奇更加专心地处理党和国家大事,生活上她更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

  王光美帮助刘少奇整理文件、资料,帮他保管珍贵的手稿文献。她陪伴刘少奇回家乡调查,对苦难的乡亲嘘寒问暖,体现了这位宁乡媳妇的质朴情怀;她陪同刘少奇出访外国,充分展现出国家元首夫人的优雅风范。

  她把整个大家庭料理得井井有条,她视刘少奇前妻所生的孩子如同己出,给予他们慈爱和温暖。她对刘少奇悉心照顾,工作人员笑称她为 “烩饭厨师”。刘少奇以前生活很没有规律,冷热饥饱瞎凑合,从年轻时就落下了胃病。结婚以后,王光美让他在饮食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有规律。刘少奇每天工作到很晚,这时炊事员都已经休息了,王光美就把白天吃剩下的饭菜,放在一起煮热了给他当夜宵,刘少奇还挺爱吃。慢慢地他的胃病好多了。刘少奇经常半夜开会,王光美总是等着他回来,有时连续工作时间长了,就陪他到院子里散散步、说说话。

  1963年,刘少奇要王光美下基层锻炼,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王光美要去的地方是河北抚宁,临走的时候,刘少奇一直站在办公室门口目送她,久久没有离开。这时,王光美的心中真有千般不舍,自从她和刘少奇结婚以来,他们从来没有分开过很长时间。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工作起来没日没夜,自己不在身边谁来照顾他呀?没人提醒他及时穿衣戴帽,他是很容易受凉感冒的!他夜间起来摔倒了怎么办?一大堆家务事由谁来管?这是一位贤惠的妻子对丈夫深深的牵挂和眷恋,这是一次从原子物理硕士到家庭主妇的心甘情愿的角色转换。

  刘少奇也很想照顾王光美,但有时实在是顾不上,他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工作上,用在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大事上。仅有的几次,成为王光美后来几十年念念不忘的甜蜜回忆、幸福和满足。

  有一天,刘少奇看到王光美怀孕身体有反应,吃不下饭,忽然说:“今天我给你做个湖南菜。”王光美反问:“你还会做菜?”他说:“年轻时什么都干过。”那天刘少奇给王光美做了个蒸鸡蛋,里面还放了醋。当时,尽管那道菜的做法有些特别,但王光美觉着那鸡蛋可真香、真嫩啊!因为里面饱含着一个日理万机的丈夫对妻子的一片关爱和柔情。

  还有一次,王光美生小孩,而且她是高龄难产,可是偏偏那天刘少奇要主持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王光美其实挺谅解他,可刘少奇后来还是来了。看到躺在床上疲倦的妻子,他弯下腰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妻子,以表示慰问和歉疚。王光美和刘少奇结婚以后,完全做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把自己的精力献给了刘少奇的工作和他们这个家庭。而刘少奇在忙碌的国务之余也会抽空来陪伴妻儿,给他们教育和关爱。正因如此,在中南海里,国家主席刘少奇一家成了有名的幸福家庭。

与君同舟 风雨无悔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刘少奇在一夜之间被打成了“中国最大的走资派”。随着运动的疯狂发展,刘少奇受到更加严厉的批判、斗争和残酷迫害。危急关头,刘少奇劝王光美:“你应该跟我划清界限,把孩子带走,也可以保护家庭。”但是王光美毫不动摇,始终和刘少奇站在一起,坚定地支持他,共同经受着狂风恶浪。

  有一次在批斗王光美的审问会上,在回答为什么刘少奇说《清宫秘史》是爱国主义的时,王光美说:“我从来没有听少奇同志讲过这个片子是爱国主义的。少奇同志肯定没有讲过。我相信毛主席,毛主席总会调查清楚的。”王光美说:“我在刘少奇身边工作了几十年,说他是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我没有感到这一点。”“他没有反对过毛主席,更没有什么猖狂。他有违反毛主席思想的地方,有不少是世界观问题。”

  在红卫兵说她是反动的资产阶级分子时,王光美坚定地说:“我不是反动的资产阶级分子,我是毛主席的共产党员。”

  1967年4月20日,王光美给毛泽东写信,详细叙述了她参加清华大学工作组和其他情况,对报刊和造反派的诬蔑、不实之词作出申辩,明确写道:“我绝不是坏人,刘少奇绝不是假革命和反革命。”

  在那人妖颠倒的日子里,从这些记载资料中,不正是能表现出王光美那不畏强暴的举止、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理有据的答辩和对刘少奇的终身信任和一片深情吗?

  7月18日晚,刘少奇和王光美被分别押解到中南海西大灶食堂、西楼大厅批斗。后来,王光美这样回忆了他们夫妇分别时痛苦的场面:

  傍晚,我完全平静下来,等着来人揪斗了。少奇同志唯一的一次为我打点行装,拿出我的衣服放好,整整齐齐。在最后的几分钟,我们面对面地坐着。谁说革命战士没有温情脉脉?没有儿女情长?这时,不爱说笑的少奇同志,却说:倒像等着上花轿的样子。我不禁想起他说过的另外一句话:“只要我们不脱离群众,是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我们就什么都不怕。他的无私无畏感染了我,我也跟着他笑起来。

  “王光美!”进来的人一声吼叫,打断了我们的笑声。我心里感到幸运:“是我先走,否则,我看少奇先走会挺不住的……”

  少奇同志看着我走。作为丈夫,看着妻子受凌辱;作为父亲,看着儿女受残害;作为领袖,看着党处在浩劫中;作为国家主席,看到人民沦落于你斗我、我斗你。对这些,他都无能为力,内心会有多么痛苦啊!

  我站了起来,少奇同志也站了起来,我们握了一下手,他又用深情的目光看着我,轻声对我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这次批斗会结束后,刘少奇和王光美被分别关押。直到1967年8月5日在中南海又一次更加残酷的批斗会上,他们拼命挣扎见上了最后一面。他们的几个孩子平平、源源、亭亭也被命令来到批斗会场,后来孩子们在文章中曾血泪回忆:

  ……那些人把爸爸、妈妈押到会场一角,离我们只有几步远,硬把他俩按下去向两幅巨型漫画上的红卫兵鞠躬。爸爸被打的鼻青脸肿,鞋被踩掉,光穿着袜子。就在这时,一旁的妈妈突然挣脱,一把紧紧抓住爸爸的手;爸爸也不顾拳打脚踢,紧紧地拉住妈妈的手不放,两人挣扎着挺着身子,拉着颤抖的双手互相深情地对视着。这是爸爸妈妈最后的握手告别!

  谁见过这样狂暴蹂躏下的握手告别?这怎能不让人撕心裂肺、肝肠寸断?在近20年的共同生活中,他们忙于工作,无暇述说,但他们彼此理解、心心相印、一往情深。

  由于受到“四人帮”残酷迫害,1967年9月13日王光美被捕入狱,她被关押在秦城监狱整整12年,但是这一切都动摇不了她的坚强信念,她依然对党忠诚,矢志不渝地维护着刘少奇的尊严,与“四人帮”进行坚决斗争。因为她相信人民,相信真理。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就在中共中央组织部接收专案工作的当天,王光美终于获准出狱,重见天日。

无尽思念  寄情桑梓

  1980年2月29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庄严宣告“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980年5月13日,王光美偕儿女们乘专机飞抵河南郑州,迎接刘少奇骨灰。当王光美一行走进刘少奇逝世的那间屋子时,王光美一眼就认出了床上的一对橡胶枕头,她把枕头紧紧贴在胸前,任随悲伤的泪水滴在那洁白的枕套上……她动情地向在场的同志说:“这对枕头是我陪少奇同志访问东南亚时,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送给我们的,我们在北京家中,一直使用着。”

  5月19日,王光美和子女亲属们遵照刘少奇的遗嘱,将刘少奇骨灰撒向大海。儿子刘源打开骨灰盒,王光美最后一次亲偎着骨灰袋。在悲痛的哀乐声中,她轻轻地打开袋子,捧着一把至亲至爱的亲人的骨灰,缓缓的撒向大海。这时王光美不禁失声痛哭……

  刘少奇永远地离王光美而去了,留给王光美的则是无尽的思念。她把自己为刘少奇拍摄的一张夜间工作的照片放大,挂在家中。她说:“这样我就仿佛感觉他就在我的身边,还在不停地工作。”

  刘少奇的家乡在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1961年王光美曾经陪同刘少奇回到湖南家乡作了44天蹲点调查,于是王光美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在了这方热土上。

  1983年刘少奇诞辰85周年之际,王光美偕儿女们回到宁乡花明楼,此行她主要是为了捐献刘少奇文物给准备筹建的刘少奇纪念馆。她和县、区、乡干部座谈,亲切地看望刘少奇的亲属,她说:“少奇的亲属一定要按少奇生前的要求办,遵纪守法,自食其力,严格要求自己。”

  1988年刘少奇诞辰90周年、刘少奇铜像落成、刘少奇纪念馆开馆,三喜临门,王光美再次偕儿女回宁乡。看到高高矗立的刘少奇铜像,王光美的眼睛湿润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王光美怎能不感慨万千?

  1993年刘少奇诞辰95周年之际,王光美第三次携子女回家乡,参加刘少奇经济思想研讨会,探望家乡的父老乡亲。她说:“我以激动的心情与同志们、朋友们相聚,共同怀念少奇同志。大家的热情使我感到少奇一生的言行,深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理解。这儿是少奇诞生、度过青少年时代的地方,他生前热爱着家乡,他也为家乡人民所热爱。在这儿,以纪念会和学术讨论会的形式怀念少奇同志,是很好的办法。”

  1997年王光美回家乡参加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刘少奇》开机仪式。此行,她还专门认真听取了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筹备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当她听到省、市、县为花明楼的乡亲办了很多实事时,高兴地说:“这很好!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是少奇生前一贯的作风,在纪念他诞生100周年的时候,为他的家乡人民多办一些实事,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他一定会很高兴。”

  2003年刘少奇诞辰105周年之际,王光美第六次回家乡,留下了依依难舍的亲情和乡情。

  王光美几次回乡,几乎每次都会来到婆婆长眠的坟前,献上一束青翠的松枝,恭恭敬敬地向婆婆三鞠躬。她总是说:“我回花明楼,应该来祭拜婆婆,因为少奇很孝敬他的妈妈。”是啊,王光美对丈夫的深情当然饱含了对婆婆的尊敬和怀念!

  刘少奇和王光美的结合克服了地位的悬殊、跨越了年龄的鸿沟;他们的感情历经峥嵘岁月,走过风雨路程,却更加坚定和忠诚;他们的婚姻没有太多浪漫柔情却有许多实在、体贴和温馨;他们的心灵和思想已高度契合和交融。

  透过这些点点滴滴,我们走进了刘少奇和王光美朴实无华、真实动人的情感世界,我们领略了他们因为坚贞不渝而凸显得更加崇高和伟大的爱情。
 

 

·
·
缅怀少奇
 
·
·
·
·
·
·
·
·
活动·晚会·画展
·

怀念文章 | 怀念诗词
回忆刘少奇主席访问柬埔寨
·
·
·
·
·
·
·
首页 1 | 2 | 3 | 尾页
·
·
·
·
·
·
·
首页 1 | 2 | 3 | 4 | 尾页
刘少奇研究院版权归龙童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9084857号
Copyright 1997-2015 by www.liushao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